磁場強度是平臺,高當然好。但在低場核磁(0.5T以下)中,并無確切證據表明磁場強度大一點就一定帶來圖像質量高、臨床功能多。
決定MR機性能的除了磁場強度還有梯度場強、切換率、磁場均勻度及線圈和軟件五大因素。
MRI的優勢:
提供的信息量大于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檢查,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MR對檢測腦內、外血腫、腦腫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癥和脊髓積水、骨關節病變等常見疾病非常有效。
成像質量的好壞既與機器的性能有關,又與受檢組織的馳豫特性、病變組織的化學性質密不可分。因此,選擇適當的掃描技術參數是保證檢查質量至關重要的一環。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掃描方案,同時根據不同的臨床需要設定不同的掃描序列。
相位編碼步級:相位編碼步級數與成像時間成正比,減少相位編碼步級數可以成比例縮短成像時間,同時增加圖像的信噪比,但空間分辨率會降低
激勵次數:減少激勵次數采集時間成比例縮短,圖像信噪比會降低
矩形視野技術:空間分辨率保持不變,采集時間成比例縮短
TR時間:利用梯度回波;減少采集層數
帶寬:采集帶寬越寬,采集所需時間越短。但圖像清晰度下降
掃描時間與圖像質量之間的平衡
采集時間=TR*n*NEX
組合減小原始數據矩陣(相位編碼)和矩形FOV
掃描時間
圖像質量(對比度、空間分辨率、信噪比)
通過檢查協議、脈沖序列和操作參數來得到最優化的圖像質量、并使檢查時間最短
滿足臨床需要
通過檢查協議、脈沖序列和操作參數來得到最優化的圖像質量、并使檢查時間最短
滿足臨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