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基礎知識匯總
X線的特性:
穿透性、熒光效應、感光效應和電離效應。
X線成像的基本原理:
除了X線具有穿透性、熒光效應、感光效應和電離效應外,還基于人體組織結構之間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別。當X線透過人體密度和厚度不同組織結構時,被吸收的程度不同,達到熒屏或膠片上的X線量出現差異,即產生了對比,在熒光屏或X線片商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
自然對比:
根據密度的高低,人體組織可概括為骨骼、軟組織(包括液體)、脂肪以及存在于人體的氣體四類。這種人體組織自然存在的密度差異稱為自然對比。
人工對比:
對于缺乏自然對比的組織或器官,可人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質(造影劑),使之產生對比,稱為人工對比。 X線設備:X線管、變壓器、操作臺以及檢查床等部件。
對比劑分類:
①高密度對比劑:鋇劑和碘劑,②低密度對比劑:氣體。 X線診斷步驟:
①分析判斷X線照片質量。 ②按順序全面系統觀察。
③對異常X線影像進行觀察。
④結合臨床資料確立X線判斷。
CT成像的基本原理:
CE是用X線束圍繞人體具有一定厚度的檢查部位旋轉,進行層面掃描,由探測器接受透過該層面的X線,在轉變為可見光后,由光電轉換器轉變為電信號,再經模擬/數字轉換器轉為數字,輸入計算機處理。
體素:假定將選定層面分成一定數目、體積相同的立方體,即基本單元,稱之為體素。 數字矩陣:吸收系數反應各體素的物質密度,再排列成矩陣,即構成該層面組織衰減系數的數字矩陣。
像素:數字矩陣的每個數字經數字/模擬轉換器,依其數值轉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單元,稱之為像素。
灰階: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間不同亮度的層次級別。 空間分辨力:在CT設備中有時又稱作幾何分辨力或高對比度分辨力,它是指在高對比度的情況下鑒別細微結構的能力,也即顯示最小體積病灶或結構的能力。
密度分辨力:
又稱為低對比度分辨力,它表示系統所能分辨的對比度的差別的能力。 部分容積效應:在同一掃描層面內含有兩種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質時,圖像的CT值則是這些物質的CT值的平均數,它不能如實地但應其中任何一種物質的CT值,這種物理現象稱為部分容積效應。
窗技術:是CT檢查中用以觀察不同密度的正常組織或病變的一種顯示技術,包括窗寬和窗位。 窗寬:是CT圖像上顯示的CT值范圍。窗寬越大顯示的組織結構越多。
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欲觀察某以組織結構及發生的病變,應以該組織的CT值為窗位。 CT值:定量衡量組織對于X光的吸收率的標量,單位是HU。水的CT值為0HU,骨皮質的CT值為+1000HU,空氣的CT值為-1000HU。
CT設備:
① 掃描部分:由X線管、探測器和掃描架組成,用于對檢查部位進行掃描。
②計算機系統:將掃描手機的大量信息數據進行存儲運算。
③圖像顯示和存儲系統:將計算機處理、重建的圖像顯示在影屏上并用照相機將圖像攝于照片上或存儲于光盤中。
CT圖像:是由一定數目、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陣排列所構成的灰階圖像。